开展调解工作。
开展知识产权普法。
担当——服务大局促发展
走访企业。
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大潮中,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驾护航;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背景下,为打造美丽中国“宣城样板”谋篇布局。回首这一年,全市奋力“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的步伐激越铿锵,在其中寻找法院履职的印记,清晰深刻,又温情满满。
落实院长约见企业家、走访企业工作,共走访企业186次;宁国市法院在经济开发区设立司法联络站,围绕合同执行、公司纠纷化解等重点领域精准服务园区企业;郎溪县法院一揽子化解5个“烂尾楼”项目,有效盘活资产近4亿元;广德市、泾县出台破产处置工作“府院联动”实施意见……一项项既创新又务实的举措,为企业安心发展吃下“定心丸”。
优化营商环境,是近年来宣城不断推进的“要紧事”,也是全市法院持续聚焦的“关键事”。2024年,全市法院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审执结各类涉企案件23725件,涉案标的147.7亿元。深化“立审执破一体化”推进工作,合力促进市场主体盘活资源、走出困境。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1350件案件通过活封活扣、兼并重组等方式盘活企业资产。开设涉企执行“绿色通道”,涉企执行案件执行完毕率和到位率双提升。对主动履行义务和积极履行和解协议的252家企业进行信用修复,激励企业诚信经营。
2024年,全市法院持续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为建设创新型知识产权强市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统一集中审理的“三合一”审判机制,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31件。强化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保护力度,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严惩恶意攀附、仿冒搭车等违法行为,统一全市法院惩罚性赔偿适用标准。持续深化G60科创走廊、南京都市圈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盟、皖江论坛等区域协作,织密跨地域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保护网。持续开展“4·26”知识产权普法宣传,为企业提供“面对面、零距离”的法律服务。
以司法之力护发展之“新”,成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提升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宣州区法院审结中科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破产和解案,释放低效闲置土地150亩,成功引入年产值20亿元的硅碳负极一体化项目。旌德县法院聚焦重点产业司法保护,审结某生态农业科技公司网络侵犯名誉权纠纷案,保障“互联网+农业”健康发展。与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宁国市法院批量化解24起侵犯商标权系列案件。
去年8月,全省首批林业碳票认购协议在市中级人民法院签订。该批协议是我市司法机关在生态环境保护民事公益诉讼司法程序中,以认购林业碳票代偿森林资源固碳释氧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首次实践。
守护好宣城的好山好水,宣城法院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从清清水畔到山间林场,从法官工作室到巡回法庭,从单打独斗到持续扩大的跨域协作“朋友圈”,宣城法院用生动的司法实践不断筑牢生态环境法治屏障。
2024年,“宣纸上的山水画卷”上,法徽依旧闪耀。全市两级法院审理涉环境资源案件134件。建立生态环境审判技术调查官制度,出台环境资源案件刑事、民事、行政及非诉行政执行审查案件由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统一审理的“三审合一”审判的若干意见,提升专业化审判水平。司法护航长江大保护,依法审理新安江、水阳江、青弋江流域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非法采砂、非法捕捞等犯罪案件54件。发布全省首份扬子鳄司法保护令并竖牌公告。充分利用“巡回审判+以案释法”模式,增强群众环保意识,全年共开展环资案件巡回审判21次。在服务文旅融合发展方面,与黄山、池州、安庆等法院共同建立文化遗产、生态环境司法协作机制;强化古建筑、古村落、文房四宝、皖南皮影戏等非遗项目法治保障;绩溪县法院采取预重整模式快速处理鄣山景区旅游项目,促进资源保护与利用。
情怀——司法为民显初心
开展巡回审判。
民有所呼,法院有所应;民有所盼,法院有所为。
从倾力办好案件守护群众权益,到用心服务减轻群众负累,一桩桩为群众办的实事,无不为“以人民为中心”留下生动的佐证。
满满的安全感,在一次次公正审判中兑现。全市法院深入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全年一审审结刑事案件1787件。对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守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全年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33082件,结案诉讼标的82.6亿元。深入贯彻实施民法典,审结教育、医疗、就业、住房、保险等涉民生案件3674件,追回农民工劳动报酬3866.8万元,崔某平与安徽某高纤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入选全国法院劳动争议典型案例。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群体合法权益,妥善审结家事案件3141件,发出人身保护令、家庭教育令355份。制定道交事故量化赔偿标准,统一两级法院裁判尺度,依法审理高空抛物、交通事故等各类人身侵权案件3820件。维护市场秩序和交易安全,审结买卖、借贷、投资担保等合同纠纷11998件。
权益的获得感,在一次次执行攻坚中实现。健全完善执行工作长效机制,让生效裁判“落地有声”,努力打通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全市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20346件,执结18455件。开展“徽动执行”集中统一行动,执结案件11437件,执行到位金额4.2亿元。创新司法网拍模式,“6·18”“双十一”成交金额1690.8万元,成交率74%。开展“终本清仓”专项行动,凝聚综合治理“执行难”强大合力,全市出清执行案件39111件。宣州区法院与市拘留所建立“拘调衔接”机制,在司法拘留环节实质化解涉执行矛盾纠纷。畅通涉金融案件执行协调治理机制,发出金融纠纷《预查废证明》272份。泾县法院联合县司法局成立“公证参与执行辅助事务中心”,参与化解执行案件173件。
身边的幸福感,在一项项便民举措中达成。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要求,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推进便民惠民措施落地。强化诉讼服务信息平台应用,网上立案6106件,电子送达诉讼文书11.2万次,在线委托鉴定2807件,网上阅卷实现全覆盖。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严格落实“有信必复”要求,共办理来信来访558件次。传递司法温暖,依法缓、减、免交诉讼费411.7万元,向133名困难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340.7万元。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前哨”作用,将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全年共开展巡回审判162次。郎溪县法院持续创优“天平之光”法治服务品牌,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上门提供司法服务。广德市法院联合邮政公司建立“诉服e站”,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宁国市法院打造“网格+法官”双向互动工作模式,将司法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末梢”。泾县法院以乡镇驻点法官工作室为载体,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处、法治宣传等服务147次。绩溪县法院选派干警定点对接联系村(社区),全面推动“无讼”村(社区)创建,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发展之所需,也是群众之所盼,更是法院之所求。
2024年,全市法院持续提升助推高效能社会治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案要案中积极有为,在助推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之处精准发力,在积极融入社会治理的司法实践中创新破局。
去年,“六尺巷”成为热点。而“新时代六尺工作法”所蕴涵的智慧,早已渗透进宣城法院的办案实践中。2024年,全市两级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调解的方法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化解纠纷39843件。针对劳动争议,市中院联合市总工会、市人社局建议“法院+工会”、“法院+人社”调解模式,推进多元化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诉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机制持续完善,全年化解纠纷4216起。
在全市各基层院,新时代“枫桥经验”也有了特色各异的“样本”:宣州区法院建立“诉前介入+府院联动”机制,批量化解涉农群体性纠纷260件;郎溪县法院十字铺法庭与镇政府、派出所等建立“1+N”调解模式,持续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广德市法院与司法部门联合成立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绩溪县法院总结提炼“四和”调解法,聘请乡贤担任调解员;旌德县法院开展联调治理试点工作……
活力——守正创新展新篇
开展“旌法书吧”相关活动。
“现在开庭!”2024年6月12日上午,宣州区法院刑事速裁法庭首次开庭,审理了一起适用速裁程序审理的危险驾驶刑事案件并当庭宣判,敲响了全市首个“一站式”速裁法庭“第一槌”。该案从立案到结案用时7天,从开庭到宣判用时不到20分钟。
在办案时间上做“减法”,在办案质效上做“加法”。探究高分答卷的背后,正是改革创新事业的发展,为全市法院系统高效司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疑难杂症的攻克,离不开创新改革的良方。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审判权责清单,规范审判权行使。压紧压实管理责任、审判责任,强化“关键少数”引领示范作用,院庭长带头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强化释法说理,提升定分止争能力,力求解法结化心结。充分发挥庭审功能,审理减刑、假释案件68件。深入开展打击虚假诉讼、扰乱诉讼秩序专项行动,坚决维护司法权威,惩处扰乱诉讼秩序行为27件。用好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不断提升执法办案协同协作水平,通过平台流转办理刑事案件890件。
案件质量的提升,得益于监督指导的加持。强化数据分析研判,着力解决案件审理“短板”问题。紧盯案件质量“生命线”,常态化开展案件质量评查,组织评查48次,评查案件8571件。完善案件通报机制,加强对案件质量的宏观统计分析。充分发挥审委会、专业法官会议作用,讨论案件770件。对1180件“四类案件”启动监管程序,做到放权不放任、监管不脱管。加强审限管理,专项清理长期未结、久押不决案件。
良法善治的基石,少不了层层基础的累积。加强条线对接与业务指导,开展条线指导141次,助推基层法院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完善市中院领导联系基层制度,落实帮扶指导工作机制,开展调研指导52次。把人民法庭建设作为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断提升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水平。运用智慧法院办案平台和“法答网”、案例库,加大类案检索力度,切实解决法律适用分歧问题。宁国市法院上线运行“终本终结管理系统”,为终本后案件执行提供技术支撑。实行全流程无纸化办案,进一步缩短上诉案件流转时间。坚持便利当事人原则,在线化解矛盾纠纷,开展网上调解、开庭、询问、质证等43977次。
依法履职更尽责,赤诚丹心映天平。
站在新的起点,“十四五”规划迎来收官之年,中国式现代化宣城篇章翻开新的一页。全市两级法院将牢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初心使命,奋力推进法院各项工作创新发展,在实干笃行中用心用情用力书写更加精彩的新答卷。
1月13日 第5版 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