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安徽法治报》——“真的感谢法院让企业活过来” 郎溪县法院“府院联动”助企纾困见实效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4-12-30 16:57:21 打印 字号: | |


近年来,郎溪县人民法院不断探索完善“府院联动”机制,推动实现公正司法与行政执法的良性互动、优势互补、效能叠加,实现府院联动全层级、宽领域覆盖。及时回应人民群众更高层次、更优品质、更加多元的法治需求,在推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破产处置、推进信用联合惩戒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为烂尾楼盘注入源头活水


“没想到还能拿到房,当初知道房子停工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心都凉了半截,现在终于拿到钥匙,我们一家都高兴得睡不着觉,心总算是踏实了!我们业主都知道,政府和法院在里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我们普通老百姓办了件实打实的大好事!”今年7月2日,手里紧握着钥匙的原商会大厦楼盘业主王先生激动地说道。

考虑到烂尾楼处置涉及数百购房者、千余农民工等这一保民生问题,以及项目所引发的一系列矛盾纠纷等关系社会稳定问题,2022年以来,郎溪县法院积极探索危困房企拯救机制,针对县城烂尾楼盘各自特点精准施策,立足破产重整,深化府院联动,着力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用法治化手段推动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有序推进商会大厦、建材城等“烂尾楼”项目复工续建,实现了近4亿元资产彻底盘活,新增固定资产投资9.4亿元,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烂尾楼”的处置事关民生和营商环境,郎溪县法院依托府院联动机制,在县委领导和县政府的支持下,持续立足审判职能,优化府院联动协作机制,做好保交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2022年以来,协助清理相关债务13.6亿元,退还77户购房者购房款0.45亿元,安置购房户30户,解除网签合同28份,形成净资产1.86亿元。目前,协助处置完成的3个“烂尾楼”项目均由民营企业竞拍续建,实现地方财政负担“零增加”,给购房人吃下“定心丸”。



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及时兑现


“我怎么能不着急,公司要是真的破产了,我们的工资怎么办?可都是我们的辛苦钱啊,家里还有老婆孩子要养,我们都去喝西北风吗?”2024年6月28日,某纺织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的员工在得知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后,对公司拖欠的工资忧心忡忡,多次电话询问案件办理情况。

为更好地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职工债权人利益,在得知情况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赶到该公司向员工说明情况:“公司已经无法正常经营,现在无奈走到破产这一步,公司财产有管理人接管,大家先不要慌,对欠付职工的诸如工资等职工债权,我们会妥善处置企业财产,保障大家的合法权益。”法官耐心释法明理,打消了企业职工的顾虑。郎溪县法院经开区人民法庭在厘清该破产案件审理思路后,多次与管理人到破产企业进行实地走访调查,详细了解破产企业的财产状况,充分论证企业发展现状和破产方案,在政府相关部门支持配合下,最终兑现职工、农民工权益6.3万元。

类似破产案件审理事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切身感受,事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在企业破产法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我们按照基本的法律原则和相关政策精神,主动担当作为,认真制定项目分配的方案,切实保障了企业职工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法官在案件圆满解决后说道。



携手探索破产案件更优解


“此次联席会的召开进一步完善司法税务协作,规范企业破产处置涉税事务处理,为保障破产管理人履职和规范破产企业涉税事项处理打下了坚实基础。”7月19日,某破产管理人代表在参加联席会议后,对于“府法税”探索建立的企业破产联动工作机制赞不绝口。

在企业破产处置府院协调联动机制联席会议上,破产案件承办法官和破产管理人代表就破产管理人在税款债权通知申报、资产处置等的申领发票及开票、破产企业税务非正常户处理、税务注销等相关问题与税务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围绕破产企业的涉税事项、正在审理的破产案件涉税问题、案件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就建立涉税协调联动工作机制达成了初步意见。

据悉,受益于“法院+政府+税务”建立的协作机制,某纺织新材料有限公司欠缴的200余万元税款顺利追征入库。郎溪县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郎溪县法院将充分发挥府院联动牵引作用,积极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与协调,增进信息互联共享,促进企业破产涉税事项程序规范化,着力消除破产案件涉税风险,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法院力量。

“‘府法税’联动协作机制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需要,也是破解法院执行难和税务部门执法难的双赢途径,通过共享数据信息,探索司法执法协作新模式,既防止税款流失,也有效防范欠税风险。”郎溪县法院副院长陈兆华说。



助危困企业重焕活力

“真的感谢法院让企业活过来,让我们有机会挽回了企业的品牌及社会形象,现在企业状况好转,我们会按照和解协议兑现承诺,尽快支付全部欠款。作为外地来郎投资的企业家,我们切身感受到近年来县域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12月6日,安徽国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廷兵说道。

2019年起,安徽国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花费巨额资金进行产业升级,由于银行收紧贷款和经济形势变化,公司因此陷入严重的经营困难和财务危机。在党委政府帮助下公司虽然实现复工复产,但是因受到巨额债务影响,仍然存在较大的破产风险。

为避免企业再次停工停产,郎溪县法院主动作为,立即启动“府院联动”机制。该院积极与经开区管委会、人社、税务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沟通对接,详细了解案涉企业的经营情况及对外债权等,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持续打造府院“信息共享、争议共调、问题共治”的工作格局。一套“组合拳”下来,不仅平复了债权人情绪,而且提升了企业家信心,实现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的双赢。

同时,郎溪县法院启动“信用修复”机制,及时与申请执行人协调,争取同意解除失信和查封措施帮助企业市场融资。

“挽救困境民营企业是保护民企的重要一环。企业一‘破’了之,会留下很多隐患和不稳定因素。近年来,郎溪县法院始终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持续加大助企暖企工作力度。借助府院联动机制,因企施策,对症开方,着力打造更多合身举措,为陷入困境的企业提供精准化的法律支持与保障,助力企业走出困境、重获新生,更好服务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郎溪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燕说。



12月30日 第05版

https://szb.ahnews.com.cn/fzb/pc/layout/202412/30/node_5.html

 

来源:安徽法治报
责任编辑:陆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