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政协破解执行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调研。
宣州区法院干警深夜集结开展行动。
宣州区法院申请人在病床上竖起大拇指为宣州法院执行干警点赞。
绩溪县法院执行局法官收到当事人赠送的锦旗。
泾县法院举行公证参与执行辅助事务工作签约揭牌仪式。
在处理系列劳务合同案件中,广德市人民法院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在帮助18名工人追回了44万元薪资的同时,依法保障了涉案企业的正常经营;在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泾县法院通过外省公安的积极协助,成功促使被执行人当场履行10万元,并就余款作出分期履行承诺;在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宣州区人民法院执行干警连续7年倾力执行,为申请人执行到全部货款及利息共计670万元……
这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彰显了宣城市两级法院司法为民的初心与使命。
近年来,全市法院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创新执行工作机制,持续深化执行攻坚行动,秉持善意执行理念,竭尽所能用法治之光照亮胜诉当事人的前路。
数字是无言的证者。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全市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53515件,结案48733件,结案率91.06%,执行到位37.16亿元。
求突破 创新机制激发执行活力
近日,宣州区人民法院有效借助“交叉执行”机制,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协助旌德县人民法院破解了一起执行案件中的房屋司法拍卖和腾房难题。
被执行人李某(化名)犯非法采矿、聚众斗殴罪一案,旌德县人民法院作出的刑事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由于被执行人没有履行生效刑事判决确定的财产刑罚金、违法所得义务,该院于是依法移送执行。在执行过程中,该院按照法定程序对被执行人名下位于宣州区孙埠镇的一处房产进行了评估。因该处房产距离旌德县较远,且被执行人妻子抗拒对该房产的强制执行,腾空难度较大,法院执行工作推进缓慢。
为了破除僵局,宣城中院根据旌德法院的申请,裁定上述案件中追缴李某罚金、违法所得部分由房产所在地宣州法院执行。经过该院的努力,在拍卖成交后,被执行人妻子将该处房产腾空后交付法院,执行法官及时将房产交付买受人并协助办理房产权属过户手续。
宣城中院执行庭(局)庭长(局长)满先进说:“交叉执行,既可引入更强的执行力量,又可通过不同的思路、方式,打破原案未能执行的局面,从而调动法院执行工作整体攻坚克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共交叉执行了766件案件,已执结500件,执行到位金额1.44亿元。
从两级法院之间的内部协同,到各单位之间的外部联动,是宣城法院全方位破解执行难的又一实招。
全市法院在实际工作中,将府院联动作为破解执行难的重要抓手:宣城中院与市公安局、车管所联动,查人查车更方便;宣州法院与住建部门、金融部门、通信运营商多方联动,合力破解执行难题;郎溪法院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立合作机制,用于办理不动产查询、查封和解封等相关业务;广德法院与不动产登记中心合作搭建平台,就临近或已查封到期的房产定期提醒续封事宜……
面对案件总量持续攀升的态势,除了在执行环节打破僵局,案件源头也要下足功夫。
孙某某(化名)等13人均系泾县某商贸有限公司旗下超市员工。因超市未支付孙某某等人工资,孙某某等13人催讨未果后诉至法院。该案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但商贸有限公司一直未履行义务,孙某某等人遂于2024年1月16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立案窗口工作人员拿到案件后,立即将案件交给执行调解员处理。执行调解员考虑到员工们都期盼春节前拿到工资,过个安“薪”年,同时该商贸公司在泾县经营的其他超市仍在经营,如果该批案件处理不当,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执行调解员与执行干警多次联系商贸公司协商,告知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将承担的法律后果。经过耐心细致的释法说理,商贸公司当场安排财务给付了全部案件标的款项。至此,13起劳务合同纠纷系列案件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最少成本在执行立案前执结。
化13个案件为1个案件合并执行,以最小的司法成本实现最好的诉讼效果,这是泾县法院持续推进执行案件前端化解、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全市法院以“一次有效解纷”为导向,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积极推行“执前督促+和解”模式,强化涉执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通过教育引导、强制威慑等方式督促被执行人自觉履行义务,在减少当事人诉累的同时为当事人节约诉讼成本,切实践行“司法为民”宗旨,让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满意度有效提升。
亮真招 攻坚克难提升执行质效
被执行人难找、财产线索难寻、执行财产难变现……执行工作中出现的难题也都是人民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宣城法院的答案:“善意文明+强制执行”双管齐下。
4月30日凌晨4点30分,在宣城中院的统一调度下,全市法院开展“徽动执行”专项集中执行行动,对一些抗拒执行、躲避执行的被执行人开展“拉网式”集中拘传,赵某(化名)是名单中的一员。
“您好,我们是宁国法院执行干警……”4月30日凌晨5时许,根据申请人提供的线索,执行干警赶至涉及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的被执行人赵某住处,将其拘传至法院。迫于执行威慑,赵某当场将案款一次性履行到位,申请人短信向执行干警表达谢意,案件执行完毕。
在执行行动中,宣城中院全面落实执行工作“一把手”工程,院长亲自动员部署,院领导分赴各县市区法院现场督导,统一调度,全市法院执行干警以雷霆之势奔赴各个执行现场。
为确保执行文明规范,我市两级法院还邀请县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现场参与监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表示,通过“零距离”感受法院执行行动后,切实体会到执行工作的不易,真切感受到了宣城法院切实解决执行难、依法保障群众权益的决心。
在执行行动中,邀请新闻媒体随队出发,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持续发布执行动态,凝聚社会关注执行、尊重执行、协助执行的广泛共识。
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持续开展“江淮风暴”“徽动执行”“终本清仓”等多项执行行动,共出警8435人次,出动警车3939辆次,拘传被执行人3936人,拘留810人,罚款15.5万元,邀请人大代表23人、政协委员25人,共执结案件48733件,执行到位37.16亿元。
不得坐飞机、乘高铁、高消费……执行“组合拳”拳拳有力。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发布失信被执行人11137人次,解除限制消费令7363人次,发布执行悬赏公告41次。
近年来,全市法院充分利用失信惩戒机制,不断扩大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曝光范围,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和电视移动字幕等平台,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姓名、照片等信息,使被执行人切身感受到法律威慑和舆论压力,全面挤压失信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同时,面对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故意隐匿、转移财产等难题,全市法院及时引入执行悬赏机制,将执行悬赏公告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在全社会编织起一张寻找、追踪、查控被执行人及其财产的群众“监督网”。
如今,网络司法拍卖已经逐渐代替传统的拍卖方式,成为宣城法院处理查控财产的主要变现方式。
全市法院严格落实省高院《关于举办“6·18”和“11·11”网络司法拍卖节相关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将拍品统一挂网上拍、宣传推介、直播拍卖,彻底解决各个法院间在拍品推介、直播时段和流量分配等方面的冲突。主动与京东、阿里拍卖进行对接,对宣城法院“6·18”“双11”拍卖节活动进行推广。
显温情 善执理念贯彻执行环节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执行工作不只有强制执行措施,更有温情和关怀。
“谢谢你们送来案件执行完毕的好消息,我前几天出事故撞伤了腰卧床不起,没想到你们周末还特意来到医院,我真的非常感动。”近日,一起民间借贷纠纷的申请人周某(化名)在病床上竖起大拇指为宣州法院执行干警点赞。
原来,在执行过程中,执行干警经过多个查询渠道挖掘到被执行人名下有一张银行卡近期有资金流动,遂立即予以冻结,并将案涉剩余借款全部足额扣划。当执行干警联系申请人周某时,得知其正在医院养病。执行干警利用周末时间来到医院,帮助周某在病床上签署了确认执行完毕文书。
这是宣城法院在执行工作中秉持善意执行理念的一个缩影。
全市法院始终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对存在困难的当事人秉持善意执行理念,真正体现司法为民、便民、惠民,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司法带来的温暖。此外,针对生活特别困难且符合救助条件的申请执行人,及时依法进行司法救助,做到“应救尽救”。
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执行案款发放是执行工作的“最后一道环节”。执行案款的即时到账,不仅解决了人民群众的燃眉之急,还有力维护了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为解决执行案款发放迟延问题,全市法院建立案款规范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推行“一案一户一码”,依据案款监测系统,落实执行款到账后每日监测制度,定期通报案款发放情况,要求无争议案款在15个工作日内发放完毕,确有正当理由不能发放的依照程序进行延期或者提存,实现执行案款动态清零,全年无超期未发案款。
宣城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孙康表示:“全市法院将持续发力、攻坚克难,聚焦人民群众在执行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健全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专项执行行动,积极将申请人的‘纸上权利’兑现为‘真金白银’,用实实在在的执行成果,切实维护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12月25日 第3版
http://epaperpc.xuanwww.com/epaper/read.do?m=i&iid=5598&eid=24384&idate=1_20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