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宣城市宣州区法院面临年受案数量突破一万件,并呈持续高位增长,法官流失严重等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主动作为,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法官年人均结案近200件,“案多人少”矛盾得到一定程度上缓解。2016年9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的意见》,宣州区法院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对已经着手开展的举措提出“五个完善”进一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
完善诉讼引导。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导诉台,对前来咨询和立案的当事人,通过法律释明、阐明利弊,算好诉讼风险账等,引导其理性表达诉求,调整心理预期,自主选择纠纷解决途径。该院还要求加大对恶意诉讼、滥用诉权等行为的规制和宣传,让不当行使诉权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通过“规制一案、教育一片”,减少挤占、浪费司法资源的行为发生。
完善立案信息化。立案庭根据各审判业务庭法官数量、收结存案、类型化等因素对新收案件动态分流,确保各承办部门案件数量、难易程度相对均衡。为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建设对审判质效的支撑,该院要求做好宣传工作,全面推行网上立案,减少立案法官在填写、录入案件信息等环节耗费的精力,提升立案质效。完善诉调对接,推行诉前调解案件模块,引导当事人采用诉前调解方式化解纠纷矛盾,通过多元化纠纷解决平台对外委派调解,全部实现案件信息网上流转,办理流程节点网上呈现。
完善审判专业化。推行审判业务庭专业化审理,按法官业务特长,将物权、婚姻家庭、商事合同、侵权等类型化案件集中审理,通过专案专审,使法官审有所专、审有所长、审有所精。积极探索建立类案审理规范,各审判业务庭定期召开法官会议总结证据采信、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方面的常见问题,形成审理要点处理同类案件,以统一裁判尺度,实现同案同判。注重总结类案处理中形成的有益经验,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调研成果,推动相关领域的专业审判。
完善批量案件集中审理。设立小额诉讼专业庭,对案件事实清楚、双方争议不大的案件,分流到小额诉讼庭进行快速审理,即时送达、送调同步、当庭裁判。面对辖区内部分服装企业倒闭,拖欠工人工资现象高发的现状,对追索劳动报酬、劳务合同类批量性纠纷案件进行集中审理,并探索适用令状式、要素式等简式裁判文书,提高制判效率。2015年以来,该院两名法官共审结简易、小额程序批量案件872件,平均审理周期25天。审结批量性纠纷案件157件,平均审理周期10天。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对集中审理的案件,由审判、送达、审判管理各部门分工协作,专人排期、送达、文书录入等,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解决司法辅助人员不足的问题。
完善“传帮带”功能延伸。通过老法官“传帮带”的形式,充分调动已经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但未取得审判资质的书记员的积极性,发挥法官助手的作用,一方面有效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让法官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为培养审判力量提供人才储备。2015年以来,该院6名长期在业务庭从事审判辅助工作的书记员,独立接待当事人700余人次,协助调解案件281件,起草法律文书165篇。面对即将着手开展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该院要求进一步发挥法官助理在审查诉讼材料、庭前会议、接待诉讼参与人、协助法官调查取证、进行调解、草拟法律文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