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郎溪县人民法院始终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依法调处各类社会矛盾,全力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确保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掉位。
落实综治工作领导责任制。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强化对履行综治职责情况的监督、考核,进一步发挥各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作用。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督查制度,保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要部署和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促进各部门认真履行综治工作职责。加强综治组织建设,注重提高干警的整体素质,在总结综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综治工作制度,明确工作内容和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扎实推进“平安郎溪”建设,依法惩治各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今年以来共受理各类刑事案件138件(旧存13件),审结118件,结案率85.5%。严厉打击贩卖毒品、妨害公务、聚众斗殴、开设赌场等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案件18起,故意伤害、抢劫、强奸等严重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41件。依法惩治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6件,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未成年被告人引导、教育、感化,运用少年法庭审理未成年人犯罪4起5人。认真对待撤销缓刑建议,警示社区矫正人员服从监管。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初犯、偶犯、社会危害性较小的过失犯,依法适用缓刑。
强力推进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依靠党委领导和政府支持,努力提档升级诉讼服务中心,推动形成党政主导一盘棋、社会参与总动员的工作格局。在诉讼服务中心探索搭建“诉调对接平台”“案件速裁平台”“专业解纷平台”“网络调解平台”“信访化解平台”“攻克执行难平台”六大平台,着力打造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聚集地和司法为民的新模式。深化“法律六进”,完善法官带案下访制度,将结案回访、纠纷排查、现场调解、巡回法庭、法治宣传等作为法官常规工作。发挥乡镇、开发区“法官工作室”司法服务作用,加强与当地行政机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社情民意,疏导积怨纠纷,对民间调解组织进行培训等,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形成加强和创新社会综合治理的强大合力。
提高“一站式”诉讼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微信公众号“四位一体”综合性平台建设,有效发挥进驻诉讼诉讼服务中心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咨询服务室、信访接待室的作用,加强诉前调解,完善免费司法咨询,认真接待来信来访人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尽最大努力为群众提供形式多样、方便快捷的诉讼服务。年初,郎溪法院制定实施了“法官工作室实施意见”,确立了一镇(乡)、开发区一个法官工作室,设立郎溪法院“杨志农法官工作室”、十字铺人民法庭“李明芳法官工作室”、姚村乡“刘朝阳法官工作室”,进一步密切法官与当事人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沟通和理解,践行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加强综治和法治联合宣传教育。常态开展法院开放日、公民旁听庭审、新闻发布会、“法治副校长”送法进校园活动;认真组织开展“三八”妇女维权、“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综治宣传月活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系列法治宣传活动;充分发挥诉讼服务中心普法阵地作用;创新开展微博走基层活动、网络庭审庭直播,积极联合录制《法治郎溪》《法治宣城》栏目,扩大法治宣传教育范围。大力推进法院文化建设,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与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全院志愿者团队增至101人,在文明交通督导、防汛抗洪抢险、森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创建、网络文明志愿者等活动中,处处有郎溪法院志愿者的身影。
加强安全保卫,开展结对帮扶。严格落实安保措施,认真做好来访者登记、安检,积极开展防恐防暴安全演练活动,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审判法庭和公共场所全方位电子监控;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和来人来访接待工作;加强对档案室、枪械警具管理;严格车辆管理,加强对驾驶员安全意识教育;加强对保密工作和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的管理,防止泄密事件发生。继续有效开展“结对共建”帮扶,深入共建村走访调研,了解掌握平安建设动态和平安创建工作措施的落实情况。倾情关爱残疾人、贫困户、留守儿童等困难家庭,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在今年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中,郎溪法院干警自发向受灾群众捐款,以单位名义向受灾严重的十字铺镇、姚村乡、毕桥镇、飞鲤镇等共捐款,用于灾后重建,展现了众志成城、人间大爱。